在地层深处,安放生活的柔光与静好
有些空间,不被阳光眷顾;
但设计,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光。
这是一个城市中的“低楼层单位”——物理意义上也确实如此:负一层,采光不足、潮湿闷热、结构封闭。
原始格局中弥漫着一种沉重,霉味藏在墙缝,光线在每个拐角戛然而止。
但屋主没有退缩,他们相信:只要设计得当,就能在地表之下,找回生活的秩序感与美感。
第一次踏入现场,空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确定”:
暗、不通风、混乱的颜色与材质拼贴,甚至还有过往装修残留的味道。
这个单位长期被空置,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但设计师看见了什么?
一片需要被“唤醒”的结构,一种可被疗愈的情绪,一户可以被重新定义的家。
我们将设计策略聚焦于三个关键词:
拆除封闭式厨房、电视墙两侧实心柜体,让光线从入户处延伸至餐厨区,营造连续感动线与开放气场。
重新规划湿区动线,使用透气建材,搭配除湿设备,真正解决霉味与空气流通问题。
全屋采用柔米白与木色为主调,强调材质与肌理的真实感。
姜黄色布艺沙发成为整个空间的“温度点”,带来视觉上的暖意、情绪上的安定。
不再堆叠电视柜与矮柜,而是用浮动感设计让墙面“呼吸”。
配合半透明帘布与自然纹理地毯,空间变得轻盈有层次。
原有厨房色调杂乱、布局封闭,如今我们设计了中岛型餐厨整合区:
可煮饭、可聚餐、也可阅读 —— 它成为家的节奏锚点。
用最安静的方式布置睡眠空间:平台床体+隐藏收纳,搭配简约床头灯、软包背景墙,
让人一进房就有“卸下”的感受。
我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
Sunken Serenity|净界·负一
这是一个美学叙事,也是一个生活叙事。
在地下一层,没有刺眼阳光,却有情绪稳定的光感;
没有海景落地窗,却有让人想久住的温度与尺度。
这不是妥协式的设计,而是一种向内的完成。
设计,不是为了炫技;
设计,是让人可以在某一处静止——并深呼吸。
你想象中的理想家,可能不在顶楼,也不在海边;
它,可能就藏在城市的地下一层。
而我们,擅长把它找出来,慢慢做亮,慢慢变暖。
Indon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