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健:全程机械化与创新技术驱动农业现代化
年轻的农业企业家林明健先生是Graintech Solutions and Service的创始人,一位致力于饲料玉米种植的佼佼者,在农业领域打拼多年。他的经历不仅揭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也展现了在传统农业产业中,如何通过创新技术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先生的玉米种植之路并非一蹴而成,当初他在马来西亚与泰国的边境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通过这一经历,他对市场需求有了独特的洞察,尤其是玉米这一块重要农业产品的潜力。在2017年结婚后,林先生决定回到马来西亚,并开始涉足玉米种植。
他表示:“在进出口行业工作时,我能看到什么产品的需求量大,尤其是玉米,这让我决定投身这个行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学习,林先生逐渐构建了全程机械化的种植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玉米种植需要广阔的土地,但可惜的是西马土地资源“并不十分充裕”。因为西马地区大多数土地租期较短,通常为3年,而东马的土地租赁条件更加宽松,尤其是沙巴和砂拉越一带,租期可达到10年。
“我们选择租赁东马的土地,这里土地荒废且平坦更便于发展,相较于西马,条件更适合饲料玉米种植。”林先生说道。
他的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扩展至大约3000英亩。林先生强调,在选择土地时,平坦的地形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机械化种植对于土地的要求较高,斜坡地无法使用大型收割机,因此他们偏好平整土地的选择。
林先生的饲料玉米种植模式极为现代化——全程机械化。他解释道:“我们使用的机器包括种植机、拖拉机、收割机以及烘干机等,完全依赖机械作业,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减少人工成本。”
目前,随着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许多农业生产者面临困境,但林先生通过全程机械化,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还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高效与稳定。
全程机械化的投入并不小,但林先生坚定地认为,这是饲料玉米种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机械化,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林先生指出,机械化在玉米的烘干过程中尤为重要,传统的晒干方式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而机械化设备则能够确保每一粒玉米的水分均匀,减少霉菌问题。
为了提升生产效能,林明健积极借鉴国外的农业技术。他早期曾多次前往泰国、缅甸、印尼等地考察学习,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进行改良。他表示:“我们不拘泥于品牌,注重的是机器是否适合我们的生产条件。”随着经验的积累,林明健的玉米种植不仅在马来西亚取得了成功,还拓展到了国际市场,包括印尼、中国、柬埔寨等地。
在销售渠道方面,林明健并不局限于本地市场。他说,“马来西亚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玉米,而本地的生产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我们的现阶段目标是占领这一市场,提供稳定的供给即可。”
林先生谈到,由于玉米在马来西亚的饲料行业需求庞大且长期存在,这为本地玉米生产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尽管林明健通过机械化与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问题,但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玉米种植中的虫害问题,尤其是草地弹叶虫等害虫。
林先生强调:“我们并不等虫害发生后才处理,而是通过预防性措施提前进行防控。”此外,由于马来西亚的气候特点,他表示,饲料玉米比甜玉米更为耐旱,通常每周一场雨就足够,不需要频繁灌溉。在未来,林明健计划继续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并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我们每年都在扩展种植面积,并愿意与其他公司合作,前提是合作能实现双赢。”
他透露,目前,除了扩大种植面积,他还考虑设立更多的加工厂,以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对于玉米行业的未来,林明健充满信心。
他看到了饲料玉米在市场中的重要性,并相信通过技术和创新的结合,生产者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他特别希望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毕业生加入农业行业,尤其是对农业有兴趣的年轻人,因为饲料玉米产业有着广阔且蓝海的前景,没有竞争对手。
林明健先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他通过全程机械化、国际化视野和技术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农业的限制,还为玉米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林明健和他的团队无疑将为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农业产业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创新。
读者想要进入饲料玉米种植的可以联系林明健先生017-4489993。